4月2日下午,一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在智能制造學院溫情開講。67歲的退休副教授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陳躍安老師以“生命的電路,孝心的電流”為題,為青年學子帶來了一場融合科技思維與人文關懷的暖心對話。
生命的電路:用堅韌點亮親情之光
座談會上,陳躍安首先分享了自己數年如一日照顧癱瘓母親的故事。她以“電路”比喻生命的聯結,坦言照料病榻前的母親如同修復一條瀕臨斷路的導線,需要耐心、技術與愛的共同作用。作為曾榮獲“大學生最喜愛的教師”“常州市五一巾幗標兵”等稱號的教育工作者,她將教學中的嚴謹融入孝親實踐,用科學護理延長母親生命,讓在場學生動容。
孝心的電流:社會責任與文明傳承
講座中,陳老師展現了“小家”與“大家”的責任傳承。作為江蘇省教育系統(tǒng)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工作者,她不僅分享家庭故事,更講述了在社區(qū)志愿服務中見證的孝心傳遞。她提出孝心應該像交流電一樣在社會網絡中循環(huán)流動,鼓勵青年學子既要孝親敬老,也要將這份愛心延伸到社會服務中,推動社會向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(fā)展。
清明有感:生命如半導體,思念永導通
恰逢清明將至,陳躍安以工科詩意解讀傳統(tǒng)節(jié)日。她將生命比作半導體:“PN結一端承載祖輩基因,一端流淌后人血脈,清明便是導通思念的‘特殊節(jié)點’?!苯Y合親身經歷的兩次險境——車禍與觸電,她叮囑學子“珍惜生命,安全是一”。
整場講座既有工科教師的理性思維,又飽含長輩的殷切囑托。最后,陳老師以專業(yè)寄語作結:“愿你們像調試精密設備般校準心靈溫度,如編寫智能程序般續(xù)寫孝義新篇!”學生們紛紛表示,這種“專業(yè)語言+人生智慧”的講授方式,讓傳統(tǒng)孝道文化煥發(fā)出了新的魅力。
圖:張珅、姜金標 文:丁璽 審核:肖?;?/p>
活動現場
活動合影